德育素材网提供各类范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德育素材网 > 提纲大全 > “走进华为”培训班学习考察之启示

“走进华为”培训班学习考察之启示

05-23 | 移动端:“走进华为”培训班学习考察之启示

  在X公司爬坡过坎、聚力攻坚的关键时期,下决心抽选X余名管理人员、连续组织举办X期“走进华为”培训班,领略深圳科技之都、创新之城的无限魅力,学习华为走出混沌、奋斗以成的创业之路,感悟华为起于草根、走向卓越的经营之道,这对于我们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旗帜”,关键而及时、重要而必要。

  作为首批“走进华为”的学员之一,在学习考察期间,先后系统学习了《华为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变革驱动业务成功——华为变革管理体系》《建设满足客户需求的流程化组织——华为流程化组织再造》等6门课程,实地考察了华为展厅及工业园区、松山湖基地。参训学员,虚心学、认真听、仔细记、用心领悟,相互之间讨论交流,晚上撰写心得体会,整个学习考察,充满浓浓的学习氛围。尤其在毕业典礼上,X个小组分别选派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大家谈体会、讲认识,找差距、提建议,感性和理性相碰撞,巩固深化了这次学习考察的成果,基本达到了“解放思想、转换思维,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升级认知、自我赋能”的目的。

  总得感到,X公司组织的“走进华为、学习华为、对标华为”,主题突出,时机关键,内容丰富,安排科学合理。我们首期首批的学习考察,很顺利、很圆满、很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这是一次解放思想、启迪思维的学习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大家反响热烈,普遍对华为32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全球的发展历程深受震动,激发出了一种坐不住……略…… 承靠制度,百年传承靠文化。我们X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红色的基因,也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但与华为进行对标,总体感觉差距还非常大,企业文化凝聚力、牵引力、拉动力并不明显,没有通过机制的固化,把企业文化反映到组织和员工的行为,体现在客户的感知,从根本上没有形成动态的、可随着环境、时间等变化而变化的调整机制;在企业文化的宣贯上,没有形成一以贯之、长期坚持、融智化行的恒久力,缺乏把X的文化基因很深、很广地浸润、传播到各级组织的肌体中;当前企业多以80、90、00后为主体的员工_,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惰性”“傲慢”与“浮躁”,如何让企业文化更好的传承、更好的发挥作用,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通过这次短暂的学习,我认为,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深沉的积淀,是关于自我与他者、个体与集体、我想与我能的基本行动规范。我们必须学习华为、理解华为、对标华为,着力解决好企业文化融智化行、落实落地的问题,用核心价值理念激发全员潜在的“内生动力”,使广大员工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自觉向组织凝聚的愿景聚拢、向组织确定的目标靠拢、向组织倡导的方向并拢,彻底扫除一切障碍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藩篱,让淄矿文化价值成为企业上下坚定遵循的价值指引,“心向往之”的未来取向。

  比如,在思想境界上,对标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系,在传承延续X悠久文化基础上,加快提炼总结具有X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使更多员工熟知企业的核心文化元素,并根据企业核心的文化导向适时适度做好自我调适,使自己尽快适应文化环境,自觉朝着成为一名合格“奋斗者”、优秀“X人”的目标迈进。比如,在经营机制上,从客户角度入手,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客户需求,把客户利益所在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所在,洞察客户和企业、客户和产品的战略结合点、最佳合作点,形成利益共同体文化,从而实现企业与客户双赢;从激励机制入手,在企业内部营造起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使大批“奋斗者”如雨后春笋般加速涌现;从评价机制入手,明确“奋斗者”的定义和标准,使大家赶有方向、当有目标,又可以为企业岗位评先、绩效考核、干部选用等提供准确的标准,防止出现“叫雷锋吃亏”的错误评价方向的产生。比如,在氛围营造上,重视员工的个性和自主性,让大家畅所欲言、积极的表达自己对企业的建议与看法,实现企业内部的无障碍沟通,方便企业快速的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员工们的紧张心态和压力心境,可以分层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员工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比如,在文化修正上,不应当把文化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刚性的,应根据企业改革发展阶段性变化,持续不断地修正和调整企业文化体系,促进员工将个人需求与企业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做到互相促进、与时俱进、与时偕行。

  启示之二: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是华为崛起的必然因素,我们必须抓住发展机遇、做大做强主业。这是参训人员的普遍共识,也是华为变革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1987年,43岁的任正非集资2.1万元成立华为公司,在深圳的一个“烂棚棚”里起家创业。32年后,华为由默默无闻的小作坊成长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任正非也从一名中年创业者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家,深深影响了许多人。解码华为的成功之道,毫无疑问,“危机”是华为逆风飞扬、迈向成功的第一桶金,“专注”是华为方向聚焦、走向伟大的动力之源。一方面,华为专注于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几十人的时候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几百、几万到现在十几万人依然对着这一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领先了世界。另一方面,对于华为来说,作为年收入千亿美元的通讯界翘首,“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华为的红旗还能打多久?”“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等,这些无时不在的危机意识正是创新的内生动力之一。正因为这样,华为才可以在强手林立的通信行业存活下来,才能在美国极限施压之下实现“备胎”转正。确是如此,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无论企业现下发展的规模多么宏大,若没有“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自己”的危机意识,不能紧跟时代大潮,随时可能会沦为“时代的弃儿”。

  尽管近年来公司发展势头良好,收入、利润稳居X前列,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想要屹立不倒、基业长青,迈上高质量发展全新航道,必须具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意识,始终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时刻聚焦主业这个“城墙口”冲锋,才能取得长足发展,才能真正赢在未来。通过学习消化,我认为,我们在X产业发展上决不能满足懈怠。虽然我们一直说“X独大”,可我们的X产业真的够大吗?这个“大”仅仅是相对我们的新兴产业来说,与行业先进相比,我们一直处于“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境地。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一定要看到可能出现的危机,采取扎扎实实的举措,把“堤坝”做厚、把“土地”做肥、把“存粮”做大、把实力做强、把质量做优,努力保持和提升我们的行业地位。尤其要加大X开发力度,这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