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殡葬改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规范全市殡葬领域管理秩序,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我市自X起,组织开展了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此次检查聚焦殡葬服务市场乱象、违规墓地建设、移风易俗推进等重点领域,通过部门联动、全面排查、重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显著,殡葬领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次专项监督检查以保障民生、规范秩序为目标,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创新监管方式、凝聚部门合力,有效遏制了殡葬领域乱象,推动行业发展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高效整治格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殡葬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民政、市场监管、自然资源、林业等12个部门组成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略…… 明殡葬承诺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众摒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全市累计举办集体公祭、鲜花祭扫等文明殡葬活动X场次,参与群众达X万人次,文明节俭治丧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二、问题不容忽视,殡葬领域仍存短板与隐患
尽管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检查中也发现部分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殡葬领域管理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服务管理不规范,群众满意度待提升。部分殡葬服务机构存在服务流程繁琐、工作人员态度冷漠等问题。如X县殡仪馆未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群众办理业务需多次往返不同科室;X区公墓单位存在强制捆绑销售丧葬用品现象,群众反映强烈。此外,部分机构收费标准不统一、公示不规范,存在“阴阳价目表”问题,导致群众对殡葬服务信任度降低。
二是违规建设屡禁不止,监管难度较大。个别地区违规墓地建设现象反弹回潮,部分村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在山林、耕地中私建豪华墓、活人墓。由于违规建设地点分散、隐蔽性强,且涉及土地、林业等多部门职责交叉,存在监管盲区。例如,X镇村民在自然保护区内违规修建家族墓地,相关部门虽多次制止,但仍未彻底拆除,整治效果难以持续巩固。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需求。部分农村地区公益性公墓建设严重不足,现有墓地容量接近饱和,导致群众被迫选择散埋乱葬。如X乡仅有1处公益性公墓,无法满足全乡X个村的丧葬需求。同时,部分殡仪馆、公墓设施陈旧老化,火化设备能耗高、污染大,守灵室、告别厅等功能区布局不合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低,难以适应新时代殡葬服务需求。
四是移风易俗推进缓慢,传统陋习根深蒂固。尽管宣传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群众对文明殡葬接受度不高。在偏远乡村,大操大办丧事、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等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出现攀比之风。部分党员干部未能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对亲属违规治丧行为制止不力,影响移风易俗工作整体推进。
三、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深化殡葬领域整治工作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全市上下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殡葬领域整治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殡葬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规范行业管理。加快制定《X殡葬管理条例》,细化殡葬服务机构准入、运营、退出机制,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完善殡葬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推行殡葬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三公开”制度,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立殡葬服务信用评价体系,将违规企业和个人纳入失信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形成“一处违规、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建立民政、市场监管、自然资源、林业、公安等部门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对违规墓地建设进行动态监测。明确各部门职责边界,避免推诿扯皮,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确保整改责任、措施、时限“三落实”。同时,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对边界地区违规行为开展联合整治,消除监管空白。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将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制定公益性公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力争X前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推进殡仪馆、公墓智能化改造,引入智能管理系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