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推进会,这是一次聚焦问题、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之会,是一次凝聚共识、真抓实干的动员部署之会。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式主义依然顽固复杂,基层减负工作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拨云见日破“虚”相,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锚定减负航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首先要从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入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一)以“一叶知秋”的敏锐性,认清形式主义之“弊”
形式主义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大敌。从我区实际情况来看,形式主义的表现依然多样。在工作部署上,有的部门习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导致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不畅。比如,一些文件照搬照抄上级精神,没有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基层干部看了之后不知道如何落实。在工作考核中,有的考核指标过于繁琐,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基层干部为了应付考核,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整理资料、填写表格,真正用于抓工作落实的时间被严重挤压。在工作作风上,有的干部习惯于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只注重表面光鲜,不关心实际效果,甚至为了追求政绩,不惜弄虚作假,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二)以“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体悟基层负担之“重”
基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基,基层干部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当前,基层干部面临的任务繁重、压力巨大。一方面,上级部门各种任务层层加码,基层干部常常面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困境,既要完成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要任务,又要应对各种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另一方面,一些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报表等过多过滥,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据统计,有的乡镇干部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各类会议和文件处理上,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时间越来越少。基层负担过重,不仅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制约了基层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扛牢减负工作之“责”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扛牢扛实减负工作责任,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我区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二、靶向精准除“沉疴”,以“苟日新、日日新”的改革劲破解痛点难点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痛点难点。
(一)精简文件会议,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
文件和会议是传达精神、部署工作的重要载体,但过多过滥就会成为基层的负担。要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中关于精简文件会议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文件会议质量和效率。一是严把文件“入口关”。坚持“少发文、发短文、发管用的文”,能不发文的坚决不发文,能合并发文的合并发文,能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传达的不再发文。加强文件审核,严格控制文件篇幅,避免空话套话,提高文件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文件,要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基层的意见,确保文件符合实际情况。二是严控会议“数量关”。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开务实的会”,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开的会合并开,能通过视频会议召开的不再集中开会。严格控制会议规格和规模,减少陪会现象,避免无关人员参会。改进会议形式,提高会议效率,让会议真正成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平台。三是严抓落实“效果关”。文件印发后,要加强跟踪问效,及时了解基层落实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会议结束后,要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二)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让基层干部从“迎检大战”中解放出来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