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材网提供各类范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德育素材网 > 工作范文 > 乡镇总结 >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优选推荐十五篇)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优选推荐十五篇)

2023-05-09 11:04:16 | 移动端: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优选推荐十五篇)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优选推荐十五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精选1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1

  为更好地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通过采取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基层调研,认真梳理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现状,深入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薄弱环节和丞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播载体的迅速普及,群众思想的不断解放,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使得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许多现实难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引领社会思潮的任务更加紧迫,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任务更加繁重。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新形势下的突出表现如下:

  (一)群众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轨、经济转型的加速期,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发出自己的声音,一元化指导思想与多样化社会意识并存,传统思想观念与现代思想观念相互交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尤其是在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思想观念遭受冲击,带来了集体观念淡化、个人利益至上、享乐主义滋生、善恶标准迷失等一系列问题,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造成一定的冲击。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矛盾逐渐凸显,突发事件日益增多,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容易引起偏激言论和非理性行为,这些现象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

  (二)信息传播手段不断更新。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等高科技的兴起,网络已成为进行交流、传播信息的新兴媒体。报刊、电视、手机、网络、微信、微博等新旧媒体广泛使用,导致传播的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传播的负面信息更多,正面信息受到削弱,舆情保障工作的难度日益加大。互联网已成为覆盖最广、影响巨大的大众传媒,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三)群众精神需求日益提高,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征。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广大群众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推动了广大群众在文化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消费正进入一个空前旺盛的时期。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听广播、看电视等传统娱乐方式,转而追求节奏更快的城市现代生活,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形式、层次要求更高,这也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扎实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总结出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但在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下,仍然暴露出很多短板和不足,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个软指标,在基层各项工作中,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在年初的计划安排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被列入计划,但在实际落实中,却往往在经费、人员以及制度的落实上等都得不到保障。由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某些单位和基层看不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了解和耐性,对其在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中的作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忽视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着应付了事,得过且过的现象。

  (二)传统的宣传教育阵地、形式和方法单一、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论坛、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手段、传播方式异军突起,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而传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已经不可否认存在着如宣传形式单调、宣传手法陈旧、宣传阵地单一的问题,宣教方法往往简单、生硬,采用说教式的单向灌输,缺少与老百姓的互动,难免影响了正面宣传的说服力。在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阵地主要集中于电视,由于电视娱乐性很强,又具有很广的可选择性,同一时间段里往往是娱乐休闲节目大受欢迎,时政要闻节目鲜有人看。与此同时,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真正符合基层群众需求的少之又少,其理论之高深,用词之晦涩,让基层群众望尘莫及,不知所云。因此,宣传教育活动往往在农村存在着断裂现象,宣传教育只停留在村委干部和镇街机关党员干部的层面,没有真正进入群众之中,即使灌入了人耳,却难入人心。

  (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滞后。近几年来,基层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许多干部往往身兼数职。由于分管负责的工作太多,负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干部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来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的甚至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其它日常工作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干部队伍不稳定,人员缺位、兼职、在编不在岗的现象非常普遍。不少宣传干部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经验不足,缺乏应有的事业心、责任心,对艰巨而复杂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分析,不能把丰富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寓于日常业务工作之中,工作始终打不开新局面。很多基层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或者说隐藏在民间,没有被及时发掘。

  (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缺乏创新和活力,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随着广大人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基层文化却始终呈现“文艺队伍年年岁岁人相似,文艺作品岁岁年年产不出”的现象,用老百姓的话说“嘴一张就知道唱什么歌,脚一抬就知道跳什么舞”。虽然每年都有“三下乡”活动,但一年最多只有一至二次,而且受众人数非常有限。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能很好地把宣传内容同基层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联系起来,与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致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投入不足。近年来,省、市、县各级都加大了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投入,安排各项资金用于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虽然基层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用于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资金毕竟有限,难以完全满足宣传工作的需要。另外,许多农村宣传文化阵地重建轻管问题严重,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需求。比如部分农家书屋,由于缺乏持续投入,书屋没人管理、藏书品种单一、书籍陈旧、内容过时等问题使图书室大多数基本闲置。

  三、针对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对策建议

  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凝练提升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要加强基层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视。首先,要解决好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各级干部必须提高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安排部署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具体措施,切实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提高主动从事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建立一套针对性强、有可操作性、较规范的考核、奖惩机制,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将指标层层分解、细化,把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人员,使他们人人有任务、人人有目标,人人主动抓工作。最后,要严格考核,奖优罚劣。根据量化考核标准,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依据考核和评价结果奖优罚劣,促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切实实地为基层发展服务。

  二要创新宣传内容、载体和方式。在宣传内容上,宣传工作不能仅仅“唯上”,在宣传党的大政方针的同时,更要联合文化、教育等部门贴近百姓,做好与百姓利益相关的政策宣传;在宣传载体上,要切实利用和引导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推动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互相融合、补充,多渠道、多角度地对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在宣传方式上,要深刻认识“三贴近”,准确把握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做到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得更加具体实在、入情入理、可亲可信。

  三要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新形式新任务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完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人员配备,要把那些热心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一定专业技能,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安排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岗位和领导岗位。要制定长远队伍建设规划,定期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宣传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技能。还要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后备力量的培养。通过给任务、压担子、送出去学习培训等方式,使后备力量尽快成长为党的政策宣传员、政府与百姓的联络员、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

  四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在新的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应在文化活动中扮演服务者的角色,积极引导群众,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是进一步发挥文化能人作用,在基层总有一些文化能人,他们或会弹会唱,或会舞会讲,应对其中有热情、有影响力的骨干给予经济上、政策上的扶持,将其发展成“文化中心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吸引周围群众积极参与,从而活跃群众文化。二是结合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展能够吸引大多数群众广泛参与的民间活动,如民间游戏、歌舞表演、体育竞赛、节庆活动等,让群众在广泛参与中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对集体的热爱。

  五要加大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投入,整合资源。一方面,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经费投入要随着地方财力增长而同步增加,保障基层宣传部门的工作经费。同时,基层要积极争取上级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政策倾斜和经费资助,努力整合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要对文化场所和设施设备加强管理,以管理促利用,以利用促建设,提高文化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六是要多部门联合,形成合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肩负着构建大宣传格局的重要使命。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形式、质量需求的日益提高,有些老经验、老做法很难满足这些需要。同时,唯个人、轻集体、重享受等一系列负面思想也在不断的冲击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这些棘手的问题不是单纯的一个宣传部门就能解决的,需要发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共同动手,通过全党动手、全员参与,才能形成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强大合力,开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篇二: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2

  强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近期,笔者就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形成原因及思考对策为课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当前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不够到位。目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仍滞留在定规划、下文件、开会议的低层次上,形式呆板,方法简单,针对性不强。主要体现在:理论学习不深入,形势教育不及时,政策宣传不到位,很多地方长期以来忽视先进的政治思想和科学的实用技术的宣传教育,理论武装指导不了实践工作,以致不少农民朋友思想观念落后、政策水平低下、法律意识淡薄、文明程度偏低,对错误的思想和落后的行为缺乏辨别力和抵制力。

  (二)舆论引导不够。在贫困边远山区,宣传媒体网络不健全,宣传方式手段陈旧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舆论引导优势的充分发挥,很难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舆论氛围。

  (三)文化活动匮乏。随着广大农村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受资金、文艺人才等各方面的条件制约,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能力相对薄弱,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落后的文化生产力矛盾更加突出,人们的文化需求未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一些盲区。

  (四)阵地使用率低。近年来,中央、省、市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使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其使用率却不容乐观。有些文化室长期无人值班,只有接到上级通知说有检查时才会临时开门,打扫卫生,组织人员,待检查团一走,又恢复铁将军把门,文化室的“阵地”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五)干部队伍不稳定。当前乡镇宣传干事大多为兼职,身兼数职,任务繁重,使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宣传文化工作中。

  二、形成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滞后的成因分析

  一是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宣传思想工作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认为宣传思想工作纯粹是务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不能很好处理经济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的关系,认为做不做无关紧要。

  二是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不够深刻全面,一些人认为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加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投入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往往是亏本生意,看不见,摸不着,不能产生政绩效应。

  三是文化人才相对匮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不够浓郁,人才培养工作不力,宣传文化人才青黄不接,队伍发展不稳定。

  三、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作为各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深入调研基层群众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基层宣传工作的形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注社会大众所思所想,所欲所求,要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选取教育素材,用老百姓的日常话语表达,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人们。一方面在党的方针政策、惠民措施的宣传上,探索改进单一的灌输式宣讲的方式,应努力将宣讲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段子、表演剧等形式,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另一方面在宣传资料的编印上,应结合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编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且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宣传品,如挂历、口袋书、折页,还可将需要宣传的内容制作成音像制品,多种语言解说,满足不同民族群众的需求。同时还应考虑建立一支基层宣讲员队伍,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体现发展的变化。

  (三)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一直以来,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宣传文化干部始终承担着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的职责,而基层群众却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热爱以及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逐渐高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应积极引导他们,将自己领导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的角色,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是发挥文化能人作用,在基层总有一些文化能人,他们或会弹会唱,或会舞会讲,应对其中有热情、有影响力的骨干给予经济上、政策上的扶持,将其建立成“文化中心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吸引周围群众积极参与,从而活跃群众文化。二是结合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展能够吸引大多数群众广泛参与的民间活动,如民间游戏、歌舞表演、体育竞赛、节庆活动等,让群众在广泛参与中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对集体的热爱。

  (四)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新形式新任务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一是创新体制,保证基层干部数量,专向培养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或者也可给长期在基层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对基层有深厚的感情、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又有丰富工作经验但始终在身份、待遇上得不到保障的干部明确身份,保障待遇,使他们能安心工作。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整体素质,要通过举办不同层次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尤其要通过学习教育,使基层干部队伍能真正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把基层当作施展才华、展示能力的舞台,这同时也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无限热情。三是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发挥好基层党团员队伍、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等的作用,建立起一支多触角、多成份、多功能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使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每一片领域。

  (五)加大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经费投入。当前,各级财政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经费投入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不成比例的。一方面应加大对文化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图书阅览室等能够提升人们精神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设施在基层还为数很少,而人们对此的需求却很大。另一方面,在外宣品的制作、电视节目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的译制方面还需投入大量资金,同时还应保障基层宣传部门的工作经费。

篇三: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3

  巴拉嘎尔高勒镇历来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宣传部的大力支持正确领导下,经过不断努力,全镇基础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生活大大丰富,形成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目标明确、整体推进、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良好态势。在新环境新背景下,巴拉嘎尔高勒镇以正确认识本地宣传思想文化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出发点,就巴拉嘎尔高勒镇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理论武装成果丰硕

  巴拉嘎尔高勒镇始终把理论武装摆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位抓紧抓实,坚持从领导班子学习、党员干部学习和长效机制建设入手,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是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精心制定了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加强中心组学习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了中心组学习考勤签到制,并建立了中心组学习档案。目前,已组织中心组学习9次,撰写心得体会4次,专题讨论2次。二是抓好机关干部理论学习。制定了党员干部年度学习计划,以每周五集中学、每周图书阅览室自学、每月党员固定日活动、每季度讲党课、每季度主题讨论会等形式,不断推进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年初以来共集中学习31次,撰写心得体会5次,讨论3次,进一步深化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带动党员干部形成注重学习的良好风气。三是抓好社区干部及基层党员学习。年初以来,各社区累计学习129次,其中:联系社区分管领导讲党课5次、社区书记讲党课18次、普通党员讲党课7次、观看专题片21次、学习廖俊波先进事迹专题讨论5次、做合格党员讨论5次,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强化了理想信念。

  (二)舆论宣传富有成效

  一是把握导向,规范舆论宣传。进一步加强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和管理,确保全镇新闻宣传工作有序推进,制定了新闻发布制度,并确定1名副镇长为新闻发言人,注重把握我镇重大活动安排和需要对外发布的新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二是强化监督,占领舆论阵地。随着网络、微信、微薄等媒体平台的普及,新媒体已成为宣传主阵地之一。为此,我们印发了《关于加强镇机关和社区网络和信息服务平台安全的通知》,成立了全镇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新媒体管理制度,加强选题管控和内容监督,坚持凡上报的信息稿件,均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签发后报送发布,确保所发布内容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不出现违背主流意识的内容,营造清朗和谐的网上舆论氛围。同时,高度重视舆情信息工作,制定了舆情研判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舆情信息的研判管控和处置工作,镇及各社区各指定了一名负责人,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完成各类舆情处置、网评工作,在网络上积极发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三是主动出击,切实加强对外宣传。为切实做好全镇宣传报道工作,抓好通讯员队伍建设,建起了由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通讯员队伍,并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通讯员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通讯员的宣传积极性。年初以来,我镇已编写上报简报、综合信息507期、调研10篇,及时宣传反映了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及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效、新亮点,树立了良好对外形象。

  (三)文明创建氛围浓厚

  一是组织开展好文明创建活动。在去年巴拉嘎尔高勒镇被评为全盟文明苏木镇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文明创建工作,按时完成了20xx年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推荐上报工作,形成了干部、群众人人参与、个个支持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二是切实做好先进典型评选工作。加强“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推荐工作,在全镇评选、宣传15名“身边好人”,10人入围“西乌好人”行列,推荐上报了11名道德模范候选人,传播宣传身边好人好事、美德善行,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不断提高了公民道德素质,推进了文明创建工作。

  (四)文化建设活力攀升

  一是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在完善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场所的同时,发展壮大群众文艺队伍,现辖区5个社区有秧歌队、健身舞队、太极扇、转移进城牧民乐队等12支文艺队伍。二是精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研究制定了群众文化活动计划。目前举办了《喜迎新春,共创宜居、智慧城镇》为主题的20xx年度社区居民文艺晚会、《社区杯》兵兵球羽毛球比赛、“同声唱响祝福内蒙古”歌咏比赛、“话自治区团结奋进70载”主题活动、《巴拉嘎尔高勒之夜》广场群众文艺汇演等10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了文明、团结奋进的良好文化氛围。

  (五)特色工作亮点鲜明

  在抓好道德讲堂、理论政策大讲堂的同时,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挖特色、创亮点,围绕不同社区不同品牌、特点,以一个社区打造一个主题讲堂的工作思路,加大了各类学习讲堂建设,丰富了讲堂内容,又方便了社区居民的学习,为社区居民创造了有利于学习的良好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较大的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巴彦乌拉社区围绕法治型社区品牌,设立了普法大讲堂;罕乌拉社区围绕社区爱心社区品牌,根据社区入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较多的实际,开设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讲堂及求是大讲堂;巴彦呼舒社区围绕服务型社区品牌,设立了转移进城牧民党员学习课堂;宝日陶勒盖社区,围绕民族特色社区品牌,根据转移进城牧民较多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大讲堂;巴拉嘎尔社区围绕社区学习型品牌,设立公益讲堂和社区党校,通过提供特色便捷学习教育服务,为党员提供了多种平台。截至目前,开展了求是大讲堂、法律大讲堂等各类讲堂40次,服务群众1316人次。同时,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年我镇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积极进行了宣传推广。

  二、存在的问题

  巴拉嘎尔高勒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我们虽然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上级的要求和其他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网络影响日益加大,互联网、手机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应用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研究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引导舆论的本领需要进一步增强;

  三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解决思路及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网络应用管理。网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基层领导干部要学会在平时的工作中善待、善用和善管网络媒体。要进一步掌握好互联网、微信等网络媒体传播规律,结合《网络安全法》的正式实施,进一步完善制定好符合我们工作实际的各项网络媒体管理制度,强化对党建网、镇微信平台、微信群等的监管,加强对党员干部使用新媒体的监督力度,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进一步强化责任,提升能力。

  (二)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舆论引导水平。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积极唱响主旋律,加强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强起来,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文化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反主流意识形态思潮,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推进网络舆情信息研判工作,完善研判机制的同时,逐步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懂网络的专职队伍,加快适应舆论引导新形势,有效应对各类舆情事件的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思想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和队伍建设实际,在现有宣传委员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力量,逐步在各社区也指定1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宣传文化工作,充实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切实提高宣传思想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壮大宣传文化工作的力量,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实现新的提高。

篇四: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4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安排部署,乡党委、政府安排专人摸清我乡家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和汛期防汛方案。全面推行河长制不仅是解决“水源”问题的一条务实之策,也是整治农村水环境、提升农村建设品位、减少农村水事纠纷的一项有效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面摸底核实,掌握详情。为全面摸清现状,为我乡全面推行“河长制”提供详情真情,我们特开展专项清理摸底,全面掌握每口的蓄水容量、水面面积、受益范围、地理位置、淤积程度、承包管理现状等基本情况,经过摸排,全乡共有堰库塘58口(其中水库2座,山坪塘及蓄水池56座,无河流),总蓄水能力3.6万余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4900余亩;在摸排过程中,由于我乡分布离生活区较远,无废弃物排放进入,加之不承担人口生活用水,主要用于灌溉和牲畜饮水,无水体富营养化等水质污染现象,水质条件达到要求。通过摸排,既为我们部署全乡整治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我们办好这件“惠民利民”实事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措施办法

  (一)制定实施方案,逐级落实堰塘整治责任。根据县委、县府要求和我乡分布情况,制定《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同时构建乡村社三级“河长”组织体系。由党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河长”,乡长担任“总河长”,其余党委领导担任分河长,各村书记、主任担任村级河长,村四职干部担任社级河长。

  (二)强化汛期防汛工作,建设防汛防灾队伍。为了确保我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结合我乡实际,制定防汛预案。根据预案,彻查地灾点和风险隐患,安排专人定时巡查,乡气象员及时报告恶劣天气现象,争取预警时间;成立防汛指挥组,统筹协调防汛抢险工作;指挥组下设水上应急分队和陆上应急分队,组织防汛救灾工作。

  (三)制定措施,防止水面污染。普及科学知识,减少农业生产用药,施肥等产生的面源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做到不向乱丢乱扔垃圾和动植物;加强环保督查考核力度,做到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同时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让乡、村级河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四)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堰塘整治取得实效。乡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河长制”办公室。“河长制”办公室负责工作部署协调,制订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监督工作落实,组织实施考核。

  三、工作建议

  (一)全面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进沿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环境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加快调整传统种养殖业,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全面整治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围网养殖,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二)着力推进整治。采取有效生态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生态清淤,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清淤工程,加强淤泥资源化利用,防止二次污染;大力实施沿岸植被恢复工程,有效隔离和控制入污染物;加强垃圾清除,加强水域环境卫生监管,建立属地和水面保洁长效管理措施。

  (三)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利用“一事一议”自筹,采取村民出资自扩自建、联户建设、村补贴引导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等模式融资开挖塘堰,动员乡、村积极争取在外知名人士、创业成功老板捐资开发塘堰,确保堰塘整治项目不漏一村、不漏一组,集中两个月时间,有效推进全乡整治建设。

  (四)设置警示牌,加强安全宣传工作。随着夏季高温季节和学校暑假即将到来,学生下塘游泳现象增多,为防止溺水,在周围应安装警示牌,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同时,联系学校,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

篇五: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5

  一、存在问题

  (一)镇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一是污水排放系统不健全,镇区内仅有2公里街道铺设了排水管网,其余街巷都是明沟排放,部分住户仍然使用旱厕。二是镇区2公里河道污水横流,垃圾淤积,急需治理。三是镇区内公厕、路灯、供水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四是街道窄,背街小巷硬化率底。

  (二)集镇建设投入不足,渠道单一。

  (三)集镇风貌不突出。受历史发展局限,单位、居民建筑高矮不齐,风格各异,绿化亮化率低,特别是老街建筑犬牙交错,破败陈旧,没有能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建筑,对外吸引力不强。

  (四)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一是车辆乱停乱靠,占道经营、骑门经商、乱搭乱建等脏、乱、差问题十分严重。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形成镇区环境监督激励长效机制。二是环卫保洁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没有垃圾转运房,垃圾无处堆放,环卫力量不足,保洁人员工资无保障。三是受集镇交通“瓶颈”制约,加之2省道横穿集镇,车流量大,交通秩序维护不力,经常堵车,严重影响了集镇道路通行能力。

  二、发展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时期,xx镇要抢抓被省上确定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的历史机遇,充分依托南湖、红寺湖和川陕旅游专线上重要节点的旅游资源优势,拉伸旅游链条,完善基础功能,通过3—5年的努力,着力打造一个汇集地方特色旅游产品(藤编、茶叶、香菇、木耳、腊肉、腌菜),集吃、住、行、游、购、娱功能于一体(酒店、农家乐、茶楼、酒吧、特色小吃一条街),镇域旅游功能设施配套,旅游标识规范,人居环境优美,社会管理规范有序,极具陕南民居特色与自然山水相融合,并于当地文化与宗教资源相结合的陕南风情小镇、精品小镇、文化旅游名镇,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按照上述发展思路和省上这次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的总体要求,我们认真调研集镇发展情况,与县住建、旅游、发改、水利、交通、广电等部门共同论证筛选出了未来5年要实施的项目,共分5大类35个子项目,总投资达3.558亿元。

  三、请求县政府解决的问题

  (一)整合项目,落实配套资金。建议县上整合住建、发改、文旅、交通、水利、文广、环保、国土、林业等相关部门项目资金,确保优先安排给xx镇,促进文化旅游名镇加快发展。

  (二)请求县上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给于xx镇落实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配套资金xx年工资 6.38万元;②配备垃圾转运车 辆 5万元;③洒水车 辆 5万元;④垃圾收集转运及车辆维修费 6万元,共计62.38万元。

  (四)请求县上优先解决集镇建设用地和建房指标。结合文化旅游名镇xx年对我镇涉及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建房指标优先解决,以便镇区内危旧房户改造能有效实施。

  (五)按照省住建厅要求, xx年内实施风貌整治。

  (三)启动风貌整治项目。XX年急需启动南湖路中段风貌整治项目和道路拓宽改造项目,实施重要街区建筑物亮化美化,力争短时间内营造出古镇气息。

  (四)储备xx年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待今天项目审定后,我门及时同住建、交通、国土等部门整理出各年度项目,建立项目库,报省、市、县批准备案。

  建设文化旅游名镇,是一项庞大的民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群众的积极参与,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加上xx独具特色的旅游名镇风貌,淳朴的民风,丰富的旅游土特产品,丰厚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提高了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的内生动力。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通过3—5年的时间,奋力建设好文化旅游名镇,推动全镇经济科学发展。

篇六: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6

  XX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法工作,积极组织、迅速动员,并结合我乡实际,进一步完善工作举措,做好三项落实:

  一、抓好龙头,强化制度责任落实

  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稳定,抓好稳定促发展”的`思路,抓好落实政法工作责任制这个龙头,进一步完善上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层层有落实的工作格局。做好政法工作“四个纳入”:

  一是纳入乡包村领导和各村支部书记(主任)年度目标责任制及政绩考核的重要项目。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乡党政班子成员包片包村,村干部包组,各负其责,形成了乡、村、组三级都有人负责政法工作的责任体系。二是纳入党委考核使用干部的必备条件,记入干部业绩台帐,激发干部工作动力。三是纳入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四是纳入“一票否决”。严格实行分级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因管理不善、制度不严、防范不实、工作不力致使本村、本单位发生重大问题的,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追究一把手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二、加强管理,突出政法工作宣传落实

  始终坚持学习为上,在乡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扩大会、全体乡村干部大会上,经常性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带头学法、守法、依法行政,做维护法治的楷模。并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利民政策、民族政策,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我乡在悬挂政法工作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的基础上,组建了6支由乡班子成员、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小组长以及中小学校教师组成的政法工作宣传队伍,结合各阶段政法工作重点,开展法制、综治、社会管理宣传教育。

  三、突出实效,做好政法三大工作落实

  一是落实乡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乡党委每月将召开一次社会治安、维稳工作分析会,加大重点部位治安防范和人防、技防、物防,加强24小时值班,落实好门卫值班制度,进一步增强大家自我防范意识。同时,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邪、禁毒活动的教育,牢固树立全局人员防邪、拒毒的责任意识。

  二是落实乡村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今年,要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积极发挥牵头部门协调作用,落实好上访接待、信访回复、人员监控、包案责任制。相关包干领导、村干部要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做深做细,注重研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新情况,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应急稳控措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加大平安救助力度,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全乡要以巩固和深化平安创建成果为载体,大力开展平安救助,努力构建和谐救助体系,加大五保供养、乡村低保、流浪乞讨和司法、卫生、教育救助等工作力度,进一步落实好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大决策,力争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篇七: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7

  我镇人大主席团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各村各代表组,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分析探讨乡镇人大工作情况,分析讨论了乡镇人大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现将对乡镇人大工作情况调查研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 乡镇人大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11个建制村,乡镇人大代表54名,其中党员代表33名,占代表总数的61%;非党代表21名,占代表总数的39%;妇女代表15人,占代表总数的28%。

  二、乡镇人大开展工作情况

  每年都能按时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准备充分,程序合理,代表参政议政积极踊跃。在闭会期间,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主席团会议,研究人大工作,开展三察、一评议活动,都能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执法检查3到4次,每年开展1次代表评议七站八所工作。通过代表小组活动,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分片联系走访代表沟通联系多,能够及时将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反映给党委、政府,以引起重视。代表视察、建议能够在规定的人代会召开后三个月内答复代表。

  三、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乡镇人大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代表素质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2、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发挥作用的主动性还不高;

  3、人大自身建设不够,党委对人大工作有待进一步重视,各级各方面的人大意识,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是各级各方面要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要不断树立人大意识,民主政治法制意识,充分认识人大所起的作用,支持人大开展好工作。二是逐步建立代表竞选机制,不断提高代表素质。代表竞选是代表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参加代表活动,履行代表职责,提高代表素质的重要基础手段和重要支柱。三是完善人大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人大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对代表培训,代表述职活动的考核制度,促进代表积极开展活动,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总之,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人大工作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年都有提高,尤其是随着全国人大以及上级人大工作的逐步深入而发展较快。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需国家立法加以解决。人大在目前状况下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代表参政议政积极性,积极开展代表活动,履行人大的职权,把人大工作搞好。

篇八: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8

  雨碌乡的林业工作始终坚持“绿山富民奔小康”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低产林改造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大造林绿化和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发展步伐,使全乡的林业工作步入持续、高效、良性发展轨道。

  一、林业现状

  1、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

  我乡现已完成长防林程9万余亩,造林更新13.9万亩,封山育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7%。通过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和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全乡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逐年增长。森林植被总量得到快速恢复增长,森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目前,全乡有林业用地面积23.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5.83%。全乡生态环境、人居条件、工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在稳步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齐头并进,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要求,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坚持以核桃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为全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依法治林得到加强,森林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我乡的天然林资源得到全面有效保护。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轨道,森林公安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全乡林区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恶性林政案件,大量的动植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林区治安秩序良好。

  4、林木建设保障有力,科技兴林富有成效

  在科技兴林方面,为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我乡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坚持适地适树,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模式,不断提高造林成效,促进了林业效益的有效发挥。

  5、工程管理形成了科学规范、合法有序的模式体系

  在各项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我乡积极加大林业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进程,确保了各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顺利实施,确保了全乡林业事业持续、健康、高效、稳步发展。近年来,我乡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均顺利地通过了上级各部门的检查验收。通过检查,各级检查组一致认为我乡在实施各项林业工程项目方面,各级领导重视、实施情况良好,资金管理有序,政策兑现落实,工程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满意。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

  全乡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特色林业经营没有做到集约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业经济效益还较低、生产力水平低。特别是我乡山区较多,农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希望在林,林无产业的现象还存在,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

  2、投入依然不足

  目前虽然我乡逐年加大对林业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建设投资,但是工程造林扶持资金仍然难以满足基础设施、自然灾害、科技推广等生态建设需要,生态建设的投资渠道仍然比较单一,全乡林业投入机制尚在起步阶段,林业投入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3、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现代林业注重林业科技含量,尽管我乡在林业科技培训、新品种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受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造林条件等多方因素制约,林业科技科技含量不高,林业科技水平与现代林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4、林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由于我乡多年来森林保护的方式单一,加之群众思想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尽管我们在封山禁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同时又存在管理不到位、基层队伍薄弱等问题,解决林牧矛盾的任务十分艰巨。

  5、林政执法机构还不健全。

  随着全乡林业建设的发展,林政案件、林地纠纷增多,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我乡林政执法主要依靠县森林公安派出所协助,目前尚未建全林业执法机构,导致重大林政案件无法介入调查,不同程度影响林政资源依法管理。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坚持好字优先,抓好林业产业化及配套措施的实施

  我乡的林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水平还较低。因此,要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调整和优化林业结构,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要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2、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乡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要根据市场需要、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充分用好用活产业发展政策,争取项目,增加投入,并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3、优先发展好重点产业,突出重点、强势推进,创新机制。

  二、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随着林业建设指导思想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势在必行。要坚持科学发展,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以保护生态为主、同时兼顾林业企业的效益,保护林农的利益,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以公益林、自然景区为重点,实施生态林管护。

  紧紧围绕全乡生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生态林管护制度,加快生态项目实施进度,加大生态治理力度,使全乡的生态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抓好现有国家、省级公益林的重点生态管护。认真做好林地普查和病虫害测报工作,有效防止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进一步加大植物检疫检查力度。

  2、以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为关键,提高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全乡0、64亩退耕还林面积是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补充。一要进一步加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提高林农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二要加强退耕还林项目的技术指导,引导林农自觉加强对退耕还林地的管理,指导农户采取合理的管护措施,确保退耕还林建设成果。三要针对部分地块自身条件不够、苗木不适宜生长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换树种,避免退耕还林面积的再度减少。

  3、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对上争取,增强林业发展后劲。

  当前,要加快林业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要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增强林业发展后劲。一是切实抓好现有项目的实施。对已经实施的退耕还林、公益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项目,及时总结和宣传,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争取更大的支持;正在实施的项目,如中低产林改造(抚育间伐)项目,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实施并产生效益。二是积极争取新项目。紧密结合我乡的林业实际,及时编报项目对上争资;及时了解和掌握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项目安排,争取更多份额。

  4、以林权的依法有序流转为切入点,激活林业发展机制。

  在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的基础上,规范林权的依法、有序流转,激活林业发展机制,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加大力度,搞好政策宣传。把林权流转的意义宣传到千家万户,“让栽树人受益”的好处深入人心,把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发展林业产业的热情激发起来;把政策推动与依法治理紧密结合。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规范林权市场,依法变更林权转让手续,依法保护投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培育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5、以依法治林为保障,加强限额采伐管理,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逐年科学合理适度安排人工林的抚育间伐,提高林木的年生长量和亩效益,减轻生态建设的压力,增加林农收入。切实加强限额采伐的管理,规范审批程序和操作规程,确保有序采伐。同时,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和扰乱林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篇九: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9

  一、出头村

  1.出头村基本情况

  近年来,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肇庆市生态文明村”、“肇庆市依法治市工作先进单位”、“端州平安和谐社区”、“端州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支部等多项光荣称号。

  2.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

  进入二十一世纪,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出头村处于城市郊区,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土地已基本被征用,农民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在端州区结合实际,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之期,出头村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出头村农村面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村巷村道全部实现硬底化,农民住宅面积不断增加,不少人还拥有豪华别墅和私家轿车。村民的福利一年比一年好,年终分红、医疗补助、保健费、养老金等许多城里人也享受不到的待遇也走进了农民家中。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之际,出头村的发展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结合睦岗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出头村的成功可以概括为: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

  (1)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一是要发展租赁型经济,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按照端州区区委、区政府“围绕一个主题,全力推进两项重点工作,抓好三个提升”的工作思路,出头村坚持发展工业与城市经济并重不动摇,坚持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盘活资产,建设工业园区和建造适租对路的厂房、楼房、店铺、专业市场等物业,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施有效的资产运营。通过建设物业、招商引资、加强服务发展租赁型经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二是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宽农民收入的渠道。把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列入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范围,按照培训农民、服务农民、转移农民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培训工作。加强市场经济教育,培训创业技能,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农民走向非农产业。三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农民自有财产性收入。端州区、睦岗镇党委和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吸纳外来务工人员,为农民的物业出租引来客户。区镇村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为外来客户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以良好的服务和环境留住客户。

  (2)以城市化带动农村统筹城乡建设与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村组自导,结合市场运行的方式,以城市化带动农村,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社区建设。规范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资产和财务管理,完善社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依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并进行公示,还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专题和专项审计,建立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落实股东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二、车城娱乐城

  1.车城娱乐城基本情况

  肇庆车城饮食娱乐城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风华路23号,总占地面积370亩,总建筑面积约98708㎡,已建成集饮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粤西地区规模最大的食、住、玩一条龙服务的品牌饮食娱乐城。现有十多家夜(ye)总会,还有多家各具地方特色美食的餐馆以及五星级的商务休闲酒店。车城西区空地约80亩,已规划兴建二手车集市,及构车上牌大楼;余下75亩土地面向各行业火热招商中。建成后的肇庆车城,将成为肇庆乃至粤北地区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亮点。

  2.抓住机遇,健全体系

  文化市场中的娱乐业,是文化产业的一种重要行业,是广大群众必需的文化需求,也是活跃广大群众的健康有益的场所,也能解决就业人员,增加地方税收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篇十: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10

  为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把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为开展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活动打好基础。

  一、 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概况

  党委下辖有XX个党党支部,共有党员X人,预备党员XX人。通过调查,我们对全乡基层党组织进行划类分析,其中作用发挥好的党支部XX个,占总数的xx%;较好的XX个,占总数的xx%;一般的XX个,占总数的xx%;软弱涣散的党支部XX个,占总数的xx%,总体较好,略有问题。

  二、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几年来,乡党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县委组织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我乡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

  1、坚持抓党建与抓发展相结合,全面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乡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和大局,把党建工作目标和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有力地促进了我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障和推动了中心任务的完成,把党建工作做到了实处。

  2、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辟基层党组织建设新领域。乡党委适应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不断更新党的基层工作理念。一是更新组织建设理念,注重研究各类党组织作用发挥的途径,做到各有侧重、分类指导。二是更新党员价值理念,通过给在职党员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强化党员意识,拓展党员参与社会工作的领域,使党员的价值在更多更广的领域得到体现。三是整合党建资源的理念,充分熟悉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增强自身资源整合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实施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实现对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的整合和运用。

  3、扎实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我乡把提高基层党员素质作为一项硬性任务,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从教育培入训手,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通过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等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了广大基层党员的素质,不断增强他们“带头富、带领富”的本领。

  4、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保证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章可循。乡党委坚持以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为根本,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目标治理制度、党员教育治理制度、党组织生活制度、村务和政务公开、民主治理制度等一系列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促进了党的生活正常化,规范化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5、实行乡领导挂钩责任制,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驻村领导通过帮助所驻的村建班子、强队伍、订制度、抓落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全乡XX名正、副科级干部抽调XX人每人驻一个村,制定措施,解决问题。乡党委实行定期调查汇报检查制度,对指导不到位的及时提出批评和指导意见,对工作不力,出现问题的追究领导责任,并及时总结不足,研究下步改进措施,真正把乡领导挂钩负责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有效的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近几年来,乡党委按照县委和县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全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调查情况看,我乡农村党建工作开展的还很不平衡,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两个作用”发挥不够,个别党员混同于普通群众。总的来讲,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是比较好的,但也有少数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精神和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少数党员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弱化,党员意识有所退化,只顾个人小家庭,对国家和集体的事不管不问。有些年龄大的党员由于年迈体衰,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无力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些年轻党员虽然在理论水平、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生气活力等方面占有优势,但这部分党员流动性强,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2、个别党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组织制度得不到很好地落实。调查发现个别党支部存在活动次数少、间隔周期长的实际情况。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不利的局面。还有部分党支部班子不团结,尤其是个别村两委班子严重不协调,各唱各的调,甚至互相拆台,使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损害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群众中的形象。

  3、部分基层组织班子事业心不强、责任目标不明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肩负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通过调查发现个别党支部成员尤其是支部书记事业心不强,素质能力较差,加上责任目标不明,没有树立起干好党的事业、做好群众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政治上不思进取,工作上被动应付,没有干一番事业的精神,导致班子弱化、工作散漫,上边政策不清、下边情况不明,“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更无从谈起,党员群众对其很不满足。

  4、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实效性。有的党支部不能把上级布置的党建工作任务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及有利条件,反而当成工作负担。把开展组织活动仅限于传达上级文件和中心精神,读书读报,不能把开展活动与本村、本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学习深度不够;有的党支部组织活动变成了业务工作会,失去了应有的政治性、思想性和严厉性,对党员的思想动态过问较少,思想教育的方法很少采用。

  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通过调查感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基层党组织整体工作水平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尽适应。

  2、部分党组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3、部分村党支部工作思路不清,发展农村经济办法不多。

  4、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党员作用的发挥。

  5、个别村干部更换频繁,财务交接不清。

  四、对策和措施

  (一)健全组织,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打好基础。要真正做到基层党组织健全完善、坚强有力,覆盖到基层所有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花大力气抓好软弱涣散基 层党组织的清理整顿工作,属于支部班子或负责人缺乏战斗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的,要及时调整;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治理工作,结合流动党员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规范流动党员教育治理工作,使流动党员的教育治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抓好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我将结合“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风建设、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增强广大党员的发展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带头富、带领富”的本领,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展现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探索出一条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三)选派机关干部回村任职,配齐配强党支部班子。乡党委从实际出发,从机关选派优秀同志到村任职,一方面解决这部分村选人难的问题,充实后进村班子;另一方面使这些年轻党员干部自身得到锻炼。选准配好村支部班子,尤其是选好支部带头人。乡党委经过认真分析基层党组织状况,摸清实底,组织了专门工作班子,尽职到位抓基层班子建设。大力从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促进党员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以有效解决党员、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明确任期目标,以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来强班子,带队伍。实行一个领导班子成员负责一个示范基地,提高党员干部对我乡发展的领导带头作用。

  (四)认真抓好后进村财务整治工作, 有效保障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开展。建章立制,切实把村级财务治理好。通过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不断提高透明度,让人民群众了解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支持基层组织工作,促使基层组织工作,推动农村工作的开展,把锦星乡建设成农业兴旺、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新农村。

篇十一: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11

  一、我省基层林业站建设简要回顾

  回顾我省林业站建设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1961年至1987年的缓慢发展阶段。为适应林业建设需要,我省于1961年开始在重点林区设置区、乡(镇)林业站,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1987年底,林业站只有551个,职工仅1995人。二是1988年至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1988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林业站建设作为林业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利用3~5年时间把区、乡(镇)林业站建设好。我省即把建站设员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林业站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迅速。截止1992年,全省已建有林业站1095个(占乡镇总数的61.9%),站员4006人,其中正式职工2627人。三是1993年以来的标准化建设阶段。1993年6月,全省林业站工作会议在东至县召开,研究和部署林业站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志着我省开始了以核定林业站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站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制度、图表及档案管理建设为中心;以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职能,加快林业站自身经济建设及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省紧紧围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这根主线,巩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发挥林业站的多项职能作用,为实现“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第二次创业和绿色长廊工程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之中。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保留单独设立的基层林业站有806个,在农林水综合站加挂林业站牌子的挂牌林业站301个,另有综合站284个。全省各类站共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实有林业正式职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经有76个县(市、区)获得了国家林业部(局)确认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合格县”称号。

  二、林业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林业站机构不稳定

  据摸底调查,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山区及重点丘陵、平原区基层林业站机构较为稳定。21个山区县基本上以乡镇设立林业站,其它重点丘陵、平原区县多以2~6个乡镇设立林业中心站或在重点林业乡镇设立林业站。而在一般平原区和丘陵区,如阜阳、亳

  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县(市、区)均为设立综合站;巢湖、安庆、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县(市、区)多为在综合站的基础上加挂林业站牌。全省单独设立806个林业站,较XX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个林业站缩减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1992年开展撤区并乡及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省林业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响。XX年9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地又开始撤并林业站机构,下放林业站管理权限,大幅度裁减林业站人员。据统计,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严重时的XX年底,全省实有基层林业站72 3个(较XX年缩减45%),落实核定林业站编制3035人(较XX年缩减43%,占省编委核定全省林业站编制数的52%),实有职工3221人(较XX年缩减39%)。与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与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林业站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稳定难以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人员编制少,事业经费难落实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2.5万亩。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1.5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3.28人。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县财政每年总体上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导致该县32名农民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1997年参加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XX年又参加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一直不能兑现。近几年来,不时有上访发生。类似的情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摸底调查统计,全省各类站共核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其中,单独设立林业站的59个县(市、区)设立780个林业站(注:还有濉溪、肥东、无为等县少数乡镇设有林业站,多数乡镇为综合站,故未计其中),

  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盛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篇十二: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12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党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庐山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乡镇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同时,按照“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原则,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修水县农村劳动力33万人,有近20万外出打工,XX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2.1亿元,为我市劳动力务工总量和劳务收入最大县。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2、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较多的经济实力弱、增长幅度慢的乡镇,相对抵消了发展快、收入高、总量大的乡镇的经济贡献率。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看,全市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仅10家,超10亿元产值的还没有,很难在一个地方大范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

  3、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4、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5、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全市99个建制镇,人口2万以下的有43个,2-5万的47个,有的乡镇中心人口仅几千人,没有一个镇被列为全省规模乡镇。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要坚持分类指导,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先发展起来,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广辟投融资渠道,采取多方投资、谁投资谁收益等形式,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并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对接,使小城镇成为各地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项目的承载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地。对具有发展工业条件的乡镇,要通过发展打造经济强镇;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3、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对由乡镇政府担保的历年贷款形成的债务以及世行贷款,要坚持“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由借款单位或受益人认帐,分期偿还;对因平衡预算或部分支出列暂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挂帐,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解决。党委和组织部门对选拔使用乡镇干部应树立“发展、增收是政绩,消赤、减债也是政绩”的正确观念,建立乡镇减债考核办法,将减债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调动、升迁挂钩。

  4、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

  一、基本情况

  土们岭镇位于九台市东南25公里,长、吉经济带中段,长吉公路、铁路横贯全镇。幅员面积214.36平方公里,镇辖16个行政村,114个生产小组,总人口2.85万人,有耕地5976公顷,林地989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其中镇区为88.5%),是一个交通便利,风景奇秀的山区乡镇。镇、村、社三级干部220人,有致富项目的占20%,项目类别主要是养殖业(猪、牛、兔)、种植业(粘玉米、中草药)、运输业。

  二、交通情况

  1、公路、铁路:长春至图们的铁路,长春至吉林公路(北线)横贯全镇(45—62公里之间),本镇距长春市45公里,距吉林市55公里,距九台市25公里。

  2、客运情况:九台至土们岭客班车每日28次(单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长春至吉林、九台至吉林及其它经过客班车日均60班次,承载客流量约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为土们岭商贸大集,逢集市时客流量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况:由于本镇地处长、吉两市中间,逢集时,很少有长吉两市人员、车辆来赶集。

  三、种植情况

  1、粮食产量:全镇在册耕地5976公顷,全部是旱田,年均粮食产量57,700吨。

  2、绿色产品:土们岭地区山脉连绵,属于长白山余脉,因此,特色山珍丰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个盛季。当地经营山珍加工、销售的业户百余户,规模较大的有利达食品加工厂,恒利农产品加工厂、金穗山庄山珍加工厂等,年生产销售200吨以上。

  四、养殖情况

  1、禽类存栏:全镇禽类存栏总数达17万只,年销售禽类45万只,主要销往德大、金锣集团和吉林市。

  2、生猪存栏:全镇禽类存栏8600头,其中规模饲养户2800头,产品主要销往金锣集团、德大集团、天景集团。

  五、经纪人情况

  1、本地人数:35人,外地人数8人,其中吉林市2人。

  2、从事项目:粘玉米、山野菜。

  六、劳务输出情况。

  1、本地劳务输出情况:年均输出780人,XX年底,输出总量达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输出124人。

  2、在吉林市劳务情况

  (1)建筑工人:40人(2)家政7人(3)服务业14人(4)工商业3人。计64人。

  七、财政总量

  1、本级财政收入(年内)670万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电厂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来自吉林市的收入约为9.2万元。

  八、特色产业情况

  1、产业园区情况:畜禽养殖小区6个,专业屯20个。

  2、品牌情况:利达产品加工厂注册“碧子兰”牌山野菜系列产品,恒利农产品加工厂注册“土们岭”牌农村产品。

  九、民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发展思路:

  1、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建设粘玉米特色种植、中草药种植、猪、牛、兔养殖园区20个,完善专业村6个,专业屯20个,结构调整比例达到55%,社会总产值达到12亿元,财政全口径收入达到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XX万元,劳务输出总量达7000元。

  2、发展思路:依托天景基地、金锣集团、华能九台电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促进劳动力输出总量,促进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十、依托吉林,发展区位优势的战略思考

  (一)更多地建立劳务输出联系站,促进本区位劳动力输出。

  (二)九台市各乡镇及各村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一贯把目光瞄向长春市,而忽视吉林市场,因此,产品销售受到局限。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篇十三: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13

  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市场专业化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结构不断提高,产品结构快速转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弱点也逐渐显现,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提高和规范发展,使农户、土地、产品、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竞争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走向市场、调整结构、管理生产及参与市场竞争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xx镇农民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适应新形势,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稳步提高运行质量,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已成立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辣椒生产专业合作社、黑山羊养殖协会、用水户协会,生猪养殖协会正在筹备中,联系农户5000余户。xx镇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上连龙头企业,下带千家万户,内强服务,外拓市场的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广泛宣传。

  xx镇在全面总结近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做法、成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工具、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宣传力度,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时通过举办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专门培训班,学习有关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基本知识,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

  (二)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1、成立烟农合作组。烤烟是全镇主要经济支柱产业,2009年xx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烤烟生产管理模式,以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为契机,以农户原有耕地所占比例为主要依据,破除田埂限制,以村小组为单位成立烟农合作组,重新分配土地登记造册,留村委会备案。烟农股份合作组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组内烟农以土地入股,每户按土地面积投入相应生产物资、资金和劳务工时,合作组按照“共担风险、共同投入、共同经营、按股分配、财务公开”的原则,以合作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生产和经营。合作组经济利益分配以“土地入股、资金专管、按股分配”的形式进行利益分配。合作组积极探索建立“一卡制”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条形码”信息载体为基础,以金融单位为技术依托,建立“烟农信用卡”,在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物资供应、专业化服务、烟叶收购等环节实行“一卡制”管理,形成集信息查询与管理、电子结算、合作组成员利益分配、职业化烟农建设与管理、专业化服务、质量追踪功能于一体的“一卡制”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2、成立足法辣椒加工专业合作社。xx镇坚持“组建一个生产合作社,壮大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足法辣椒经过传统种植、品种改良、商标注册、推广种植等一个长期的探索发展过程,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11月由当地58户农户组建了xx镇足法辣椒加工专业合作社,总投资10万余元,从而把足法辣椒生产经营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成为当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在2008年的“昆交会”上,足法辣椒因纯正的品种、鲜艳的色泽、丰富的营养和绿色生态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广大客商的青睐,产品畅销贵州、昆明、红河、罗平等省市县。

  3、成立黑山羊养殖协会。xx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业,成立黑山羊养殖协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走“支部+协会”的发展路子,组建黑山羊养殖协会,通过小区示范,规模养殖,大户带动,政策引导,广大农户养殖黑山羊的积极性不断增加,形成了黑山羊养殖、营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

  4、成立用水协会。加强水利基本建设,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的迫切要求,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迫切要求。xx镇通过成立水利协会,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协会会员全面负责辖区内范围内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和开发利用,对生活用水实行有尝供水,并为用水户提供与水利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

  三、主要成效

  (一)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条件下,家庭是经营农业的基本单位。由于规模较小,发展滞后,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产生了社会化分工,外部成本内部化。农户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均可通过合作组织与厂商、批发商直接交易,而销售也可通过合作社统一进行,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二)有利于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随着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到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质量要求也随之上升。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为实施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有利于实施品牌战略。品牌的效应是巨大的,一个优秀的品牌可以带来无限的商机。只有加快品牌战略的实施,才能提高农产品的综合效益。合作组织的专业性恰好能有效地发挥组织力量,将在该区域上最具显著优势的农产品特性充分利用和保护起来。通过申请注册品牌标志,实现区域品牌效益,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从而促进了优势农产品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有利于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城市转移,甚至使农村出现劳动力空缺。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和不断增多,合作社的扩大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这时合作社就可以吸收本地农村的富余劳动力,特别是有文化的青年人群参加进来,使他们成为市场的主人,共同把合作社发展壮大,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

  (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自愿组织、靠利益联结而成的。首先,通过相互联合,避免了无序的竞争,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维护了农民利益。其次,通过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联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农民可以从出售农产品中直接获益。最后,由于产业经营链条的延伸和拓展,农民还可以通过合作组织的再分配机制,获得产后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入。

  四、存在问题

  xx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已逐步由松散走向规范。但在具体的运作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对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组织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二是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自身建设不够完善,综合职能没有全面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联系的部门多,服务范围广,具体开展活动时,往往顾此失彼。三是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之间、与农户之间、与技术部门之间等没能完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利益分配和服务水平上下班有待进一步调整完善和提高;四是普遍存在着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经费不足,难以正常运转,使专业农协的建设和发展受到限制。

  五、下步打算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镇党委政府将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人员外出学习考察,进行座谈交流,实施专业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理论知识、管理水平和实际经营能力。同时,制定考核标准,每年评选若干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宣传表彰,以让广大群众亲自感受到兴办、参与专业合作组织的好处,共同支持和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目前对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资金较少,建议市、县财政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组织购置相关设备,提供经营服务手段和市场营销水平。加强信贷方面的支持。金融部门应对制度健全、经营业绩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予以一定的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帮助解决合作组织资金不足的困境。对合作组织在税收登记、土地使用、运输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土地使用方面优先安排等政策。另外,对兴办加工、流通实体给予税收优惠等。

  (三)加大规范管理力度。抓民主管理的规范。合作组织不管是什么形式,都要订立章程,健全制度,明确组织和成员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突出和加强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加入自愿,退出自由,一人一票,平等互利。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合作组织对内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收益要公平合理分配,通过有效服务、保护价、最低价收购或二次返利等办法,使会员享受到真正的经济实惠,不为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

  (四)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一是要主动为合作组织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搜集和发布农资、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建立起必要的服务设施,努力实现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网,搭建公共服务信息和网络营销平台。三是要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的各项标准,加大对农产品、畜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测的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增强它们参加市场竞争的能力。四是要积极举办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产品发布会和知名品牌评选等活动,为合作组织开拓市场创造条件。

篇十四: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14

  乡镇纪委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最基层的一级纪检监察机构,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的是生活和战斗在农村第一线的党员和干部,在努力履行“保护、监督、教育、惩处”四项职责的同时,为一方政治稳定、发展服务。 纵观近些年来,我们党在抓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决心是很大的,也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果。十五大以来,通过不断努力,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但在实际工作中,似乎“是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较为突出。作为最基层的乡镇纪委,如何搞好组织协调,充分履行其职责,走出新的工作思路,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乡镇纪委工作又由于各种原因而举步维艰,效果不明显。这里,拟从几个方面来作一些探讨,以求能更好地推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乡镇纪检工作大多是一片空白,“人员难专职、任务难专一、时间难专用”这是存在的共性,从而造成了不少乡镇纪检工作开展不力。一年下来,乡镇纪委办不了一个案子,即使是上级纪委要求处理的案件都是办案质量差,时间长,执行难。这样一来,乡镇纪委就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纪委的工作职能,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乡镇纪检监察的办公条件落后,没有专门的办公室,都是与其它办公室合用,办公设施较差,连一台电脑都没有,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办公的需要。

  2、乡镇纪检监察基本上没有专职人员,且兼职较多。就我市而言,乡镇纪委书记都由乡镇人大主席兼任,同时大多数还分管几他多项工作;纪委委员也是由乡镇其他工作人员担任的,工作重点不在纪检工作上面,给工作带来不便。

  3、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水平尤其是查办案件和能力不够高。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纪委书记更换比较频繁,大多数纪检监察干部都是新手,以前都没干过纪检监察工作,理论水平差,业务水平低,办案能力差。

  4、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视野不开阔,思想不够解放。近几年来,我市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外出学习人数太少,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使得纪检监察干部思想老化,工作无起色。

  5、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经济待遇低,办案经费少,从而使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问题产生的原因

  乡镇纪检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其原因很多,通过调查,主要有表现在以下以下几个方面2017年乡镇工作调研报告2017年乡镇工作调研报告。

  1、思想认识有差距。思想认识上存在三大误区:误区一,一些乡镇形成了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机制,重经济发

  展,而忽略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个别乡镇主要领导认为惩处了其单位的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其脸上抹黑,影响乡镇考核,影响整个乡镇的形象,影响个人升迁,对乡镇纪检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支持;误区二,乡镇纪委书记由乡镇人大主席兼职,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多,顾不过来,片面认为纪检工作干得如何无所谓,做好其它工作才是实的、硬的、有用的。一些乡镇纪检干部党性原则不强,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导致乡镇纪委工作“疲软”;误区三,社会对纪检工作认同程度不一,对腐败的惩处普通存在概念上赞成,内容上同情。

  2、纪委班子配置上不恰当。乡镇纪委一般由3人组成,纪委书记一人,副书记一人,委员一人,副书记和委员通常是非纪检部门的人员担任,平常他们都是干他们自己的工作,基本上是有名无实,实际纪委日常工作只有纪委书记一个人,纪检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难以开展。

  3、体制机制上不畅通。在体制上,乡镇纪委工作体制套用县级以上纪委的工作机制,缺乏基层特点,针对性不强。在机制上,由于级别低,乡镇纪委与其它执纪执法部门沟通和信息交流不畅,纪检工作处于“自我循环”,监督乏力,难以发挥作用。在制度上,制度建设不规范,存在工作无主次、办案无章法、管理无制度。在对基层站所人员的监督管理上,由于许多站所都实行了条管,编制、工资、福利、考核均不在乡镇,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现象,乡镇纪委难以监督。

  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又加之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新手多的情况,如何做好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是摆在每一位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面前的新课题,现我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的对策。

  1、理顺领导体制,解决“谁来管”的问题。继续探索乡镇纪委受双重领导的机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确定“条”和“块”的管理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注重“条条”,轻“块块”,进一步强化市纪委对乡镇纪委人事、业务的直接监管权,具体做法是:把乡镇纪委干部的人事任免权和工资福利 一并收归市管,根据工作需要和按属地管理原则,乡镇对乡镇纪委履行同级领导权,使乡镇纪委既受上级纪委的领导,又受同级党委的领导。这样一来,有利于调动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改变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作风,有利于改变乡镇纪委工作“疲软”的现象,从而使乡镇纪委工作有新的起色。

  2、优化队伍建设,解决“谁来做”的问题。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齐配强乡镇纪委班子,同时要为乡镇纪委配备一名专职纪检干事协助工作。乡镇纪委干部的任用应由市纪委提出意见,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思想作风正派、能

  坚持原则并且有、财经、审计等专业特长的年轻同志担任乡镇专职纪检干事,彻底改变过去纪检干部占位不谋事现象,要加大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和异地交流使用力度,提高乡镇纪委干部的工作能力。乡镇纪检干部不但要政治上要强,更重要的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真正做一个“能干事、干成事”的乡镇纪检监察干部。

  3、理顺工作顺序,解决“工作主动性”的问题。积极工作,努力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乡镇纪委面临人员少、无专职纪委委员、无经费、无查办违规违纪案件的经验等一些客观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乡镇纪委要(2017年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开展好各项工作谈何容易,就必须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在查办案件上,要向党委、政府反映案件的紧迫性和恶劣性,树立惩处腐败实际上也是一种发展,是促进社会更加、繁荣昌盛的内在因素。独立办案,不畏权势,防止外界干扰,从严从快结案,该处分的坚决处分,该进入程序的进入司法程序,创造一个明朗的政治天空。

  4、规范工作内容,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乡镇纪委要根据农村的实情,在吃透上级纪委会议精神的前提下,制定出一系列乡镇纪律检查工作制度,如学习培训、调查、查办案件、监督管理、工作纪律等工作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地检查执行情况,让党员干部时刻紧绷正义之弦,不越雷池半步,从制度上保障纪检工作的顺利实施。

篇十五: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15

  调研中我们感觉到,虽然乡镇人大在谋求地方经济发展、推进政府工作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对乡镇人大工作的认识不足

  县委曾经强调乡镇人大工作是乡镇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各级各部门要齐心协力抓好人大工作,但目前各级各部门对乡镇人大工作的认识有差异,因而工作绩效不平衡。个别党委书记甚至是兼任人大主席的党委书记对重大事项、重要会议,不提交人大主席团讨论。如人大主席团会议有1个乡镇一年只开1次、2个乡镇一年只开2次,达不到1季度只少召开1次的依法规定。对人大工作的安排有的往往打擦边球,利用党政会议提一句点一下就算交差。在现实生活中,乡镇人大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是影响乡镇人大工作的一个根本原因。在农村,相当部分的人认为现在乡镇一级的权力机关是乡镇党委和政府,而不是人大。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牌子列于人民政府之后,人大专职副主席的排位都在政府副职甚至副职侯选人之后。从经费保障来看,虽然乡镇人大代表活动所需经费一般会列入财政预算和按实际开支予以报销。但部分乡镇财政困难,代表活动经费不一定能满足,无固定工资收人的代表在执行职务时,没有给予补贴费或很少补贴,代表小组活动经费更难以保证。也有少数地方对人大代表活动不热心、不支持,不为代表活动提供方便、创造条件,有的因经费问题使必要的人大有关会议和代表活动时间缩短或取消。

  (二)乡镇人大干部职责不到位

  县委在换届时虽然对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人选进行了调配,但从人大主席、副主席的配备与职责和情况看,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专职人大主席少。全县7个乡镇设专职人大主席只有2位,如高亭镇6万人口的大镇,未能配设专职人大主席。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主席,在主管和级别上加强了人大工作,但由于党委书记往往没有过多的精力从事人大工作。有的担任人大主席时间不长,人大业务知识还比较陌生,所以对做好乡镇人大工作显得力不从心,给人大工作和代表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难度。二是专职人大主席副主席兼职过多。绝大多数专职主席、副主席或多或少直接分管有政府职能性质的工作,有3位专职主席和副主席还长期兼任社区职务及工作组负责人等。使主管的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对随时可能出现的事关乡镇全局的新情况、新问题得不到及时了解,需要人大主席团决定的事项提出极少,导致人大主席团会议偏少或以临时碰头会替代。三是人大干部职责不到位。全县7个乡镇虽配有人大专职联络员,但实际上都有兼职,有的兼其他工作量占70%以上。从客观上导致了多数乡镇人大工作是“一人决策一人做,孤掌难鸣”,人大干部是“一块牌子一个人”,客观上影响了人大作为民主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三)乡镇人大工作的法定职权不完善

  目前,《地方组织法》规定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浙江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条例》规定大会主席团和大会主席、副主席在闭会期间负责的工作。这些负责工作仅在闭会期间起到组织联系、检查、督促的作用,没有设定审查监督和人事任免等职权。导致大会主席团在闭会期间要审查政府专项报告、监督政府工作往往名不太顺;而大会主席、副主席在闭会期间提出对政府批评意见和建议要求也有“个别行为”之嫌。另外《浙江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条例》对人大主席团和大会主席、副主席在闭会期间负责的工作仅有原则性规定,对在闭会期间如何组织联系、开展视察调查、行使检查督促、安排述职评议、提出意见和建议等方面未作出具体程序和要求,这就不便于乡镇人大主席团和大会主席、副主席在闭会期间工作的具体操作,因而有些工作可做可弃,“弹性”太大。

  (四)乡镇人大工作监督力度还不强

  一是人代会会期过短。每年一次的人代会虽能保证召开,但有的会议质量不高,甚至流于形式;有的大会时间只有半天至一天,会期过短,只好简化程序,不能保证代表们的议政时间,难以涵盖全年度需要审议监督的事项。二是代表意识不强。换届选举中过于强调代表的结构比例,致使一些代表文化程度偏低、履职能力差;在大会上代表提交的议案建议数量少,而质量普遍不高,一届甚至几届没有形成过大会议案;部分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差,个别代表开会从不发言,在其心目中就是“开一天会、划一个圈、吃一顿饭、照一张像”,就算完成了代表的使命。三是重形式轻监督。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只重视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轻视人大的监督,甚至把人大的监督看成是“太罗嗦”、“找麻烦”,不太愿意接受人大监督。这就使得人大在开展监督时往往“心有余悸”,不敢大胆监督,即使进行监督也是敷衍应付,流于形式,显得无力。如对代表建议办理答复程序比市县人大代表建议差得多,多数建议意见的处理都是有头无尾;有的奈于乡镇政府领导面子,代表对答复满意率虽然较高、而问题的解决率且很底。又如有的乡镇组织代表视察、检查、评议活动次数不算少而效果较差,有的在代表活动中,只听政府有雷声无雨影,活动结束或表态后就没有交待。

乡镇宣传工作的调研报告(优选推荐十五篇)相关关键词:优选 宣传工作 乡镇 调研报告 推荐,写作下载,但愿对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让你飞速进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