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针对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要深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对乡村振兴内涵的深化与升级,而且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XX县辖8镇6乡,有137个村委会、18个社区、1028个自然村。近年来,XX县紧紧围绕“多维融入、两城协同、三产融合、城乡共兴”工作思路和“五个XX”发展目标,整合各类资源,逐步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田园生活美好愿景转化为乡村发展的生动现实,成功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级绿美村庄2个、州级绿美村庄98个,西庄镇新房村入选202x年“和美乡村百佳范例”宣传推介名单,成功入选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创建名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XX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面临问题
(一)产业赋能乡村建设缺乏有力支撑
一是产业链条短。部分乡镇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传统农业或资源型产业,大多数乡村因地理位置、资源等因素制约,难以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就地就近就业的岗位不多,难以支撑农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生活。二是村集体经济运作方式单一。有的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管理粗放、规模不大、效益不高,收入来源过于依赖单一产业,有的村每年比较稳定的收入主要来源是土地流转和租赁,通过发展产业等其他渠道获取收入少。三是品牌建设不足。多数乡村产业虽然生产能力较强,但在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品牌创建没有形成合力,经营主体单打独斗,存在品牌知名度不高、“有市场、无规模”等现象,导致优质农产品难以打开市场。
(二)乡村善治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乡土人才紧缺。大量青年选择进城务工或定居,导致乡村人才严重流失,青年群体的乡土认同感逐渐减弱,乡村建设因此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二是村民治理主动性不强。部分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缺乏积极性,认为乡村治理是政府的责任,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有的村民还存在依赖思想,期待政府采取“大水灌溉”式的治理方式,而非主动参与。三是德治教化水平不高。尽管新时代道德宣讲团、乡贤理事会等在许多乡村已成立,但并未发挥积极作用,“德治”仍然是当前乡村治理的难点。封建迷信、薄养厚葬、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陋习仍然存在,乡风文明新风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