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资国企系统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饮酒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中央通报的河南10名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5人共饮4瓶白酒,1人饮酒后当日下午死亡的事件,令人痛心疾首,发人深省。这起典型案例,再次为我们敲响了纪律的警钟,也为我们此次开展国资国企系统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饮酒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深刻的反面教材。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国资国企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作风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违规饮酒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扎实开展好此次专项整治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违规饮酒问题的严重危害
(一)违规饮酒损害党的形象,侵蚀执政根基。党的形象是通过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言行来展现的,党员干部作为党的政策执行者和形象代表者,其行为举止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违规饮酒,尤其是在工作时间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况下饮酒,不仅违背了党员干部应有的纪律要求,更让群众看到了党员干部的纪律松弛、作风散漫。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群众对党的信任,源于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和务实担当。一旦党员干部因违规饮酒等行为,破坏了这种信任关系,就会让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进而侵蚀党的执政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严守纪律底线,以良好的作风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二)违规饮酒破坏工作秩序,影响工作效能。国资国企系统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等重要职责,工作任务繁重且复杂。违规饮酒会导致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正常的工作秩序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而违规饮酒行为打破了这种秩序,使工作流程受阻,决策执行出现偏差。在一些关键项目推进、重要任务落实过程中,因个别干部违规饮酒,可能导致工作延误,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我们要深知,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关乎着国资国企的发展大局,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坚决杜绝违规饮酒对工作秩序和效能的破坏。
(三)违规饮酒滋生腐败土壤,诱发违法违纪。违规饮酒往往与违规吃喝、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紧密相连。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会利用宴请饮酒的机会,拉拢腐蚀党员干部,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在酒精的麻痹下,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原则底线容易被突破,从而陷入腐败的泥潭。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违法违纪案件来看,不少干部都是从违规饮酒开始,一步步走向了违法犯罪的深渊。违规饮酒不仅损害了个人的政治前途和家庭幸福,也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违规饮酒背后隐藏的腐败风险,时刻保持警惕,坚守廉洁底线。
二、深入剖析,查找违规饮酒问题存在的根源
(一)思想认识偏差,纪律意识淡薄。部分党员干部对违规饮酒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偶尔喝一次酒不会被发现,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他们没有将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缺乏敬畏之心。在思想上,没有深刻认识到违规饮酒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违反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一些干部还存在错误的价值观,将饮酒作为社交和工作的必要手段,认为不饮酒就无法开展工作、无法维护人际关系。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他们在面对饮酒诱惑时,无法坚守纪律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