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精准扶贫从攻坚期转入巩固期,国家提出并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国家工作重要任务。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人才是关键,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不仅无法与乡村人才的接受程度相匹配,不能与乡村振兴等进行衔接,也无法满足乡村人民的实际需求,很难将乡村人民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创业保持同步。同时,当前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编制减少,推广人员的数量大幅下降,而农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很少深入到农村基层进行实践,更不用说扎根在农村发挥作用。二是乡村人才流失较为严重。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快,城乡发展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城市的就业岗位比较多,大量的乡村劳动人员开始涌入城市,从而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不愿意再回到乡村,导致乡村人才流失十分严重。同时,许多年轻人通过升学走出乡村之后在城市就业定居,并且将户口迁至城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三是乡村人才的综合素质偏低。乡村科技人才、新型农民等各种人才在农村中的比例比较低,并且大多数只有参与短期的培训,没有获得相应的专业能力评定。随着大量劳动力的外流,乡村的青年干部比例也大幅下降,而村民自治也缺乏一定的经营存量,且大多数人的年龄在40至60岁之间,自身的学习能力、新知识接受能力等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很难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
为此,建议:
1.理清乡村人才工作思路,明确人才队伍的建设目标。首先,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建设乡村人才队伍工作上,应以服务乡村……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