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XX小区是建成30余年的老旧小区,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如无车位、无健身场)的情况下,居民被迫争夺有限资源,而社区管理机制滞后(如无物业、无自治组织),导致邻里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属于典型的“资源匮乏型冲突”。202x年,小区改造项目被票决为区级民生实事项目,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引入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小区从“脏乱差”蜕变为“宜居美”,邻里关系和干群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二、主要做法
深入实施省委、市委城市更新行动,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人大助力基层治理,打造“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鲜活样本。
(一)拓展诉求渠道,让干群、邻里关系“破冰”。驻站代表发挥来自人民的优势,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民声、汇聚民意、凝聚民心,邻里矛盾、干群关系逐渐缓和。一是主动倾听民声,梳理矛盾根源。西林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3名区、镇人大代表开展“改造专题接待日”5场,收集诉求23条,找出矛盾症结。二是抓好网格走访,拉近邻里距离。采取“党员+人大代表”包联楼栋的机制,走访调查116户居民,干群、邻里互动明显增强。三是用活网络媒介,加强互动沟通。通过人大“码上说”、业主群引导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干群之间互动频繁。
(二)全员参与项目,让干群、邻里关系“升温”。群众全程参与票决项目,推动“旧改+治理”的双向赋能,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创新。一是全员参与决策。建立居民提议、大家商议、社区复议、专业审议、全体决议“五议”决策机制,形成“安全隐患整治+功能短板补齐+配套功能升级”三级改造清单,让干群、邻里关系更加透明。二是全员参与监督。形成“人大代表+监督小组+专业监理”监管体系,切实做到“人人有责、个个尽力”。三是全员参与共建。代表牵头建立“楼栋长+志愿者+物业管家”协同管理模式,建立日常巡查、问题联处、……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